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全国两会 | 我校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梅国平委员、张国新代表议国是引关注

发布时间:2019-03-09来源: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访问次数:21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梅国平校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肩负师生重托,通过建议、提案、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参政议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梅国平.png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全国政协委员梅国平校长在“两会”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作发言(48-59)秒

  梅国平提出了《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关于在教育领域主动谋划应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提案》《关于加强乡村学生根性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提案》等提案,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关注。

  梅国平在“两会”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坚持从现实中找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加快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此外,梅国平在《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建议,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应实行乡村教师公费培养制度,探索师范生男女分开招录政策,创新乡村教师多科式综合化培养,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管理,大幅提高乡村教师收入待遇。

在《关于在教育领域主动谋划应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提案》中,梅国平表示,人工智能带来极度丰富的教育资源、空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飞速提升的教育效率,并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倒逼教育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梅国平建议国家层面抓紧制定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整体性规划,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面向人工智能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及教师队伍,构建“人工智能+X”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关于加强乡村学生根性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提案》中,梅国平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抓好乡村教育,根本在于加强乡村学生的根性教育。梅国平建议教育部门全面纠偏乡村教育“离农”倾向,因地制宜开发“乡土”教材,不断提高乡村教师“本土化”情怀,大力推进乡村“本土化”教学。

张国新.png

全国人大代表张国新

张国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缩小数字鸿沟、维护老年公民公平权利的建议》《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的建议》等提议,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建议。

张国新在《关于缩小数字鸿沟、维护老年公民公平权利的建议》中指出,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但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观现实。全社会要从思想观念、知识普及、市场模式、群体培育、路径保障等方面保障这部分人群不被边缘化,切实维护老年人公平权利,从实际出发做到消弭“数字鸿沟”,让数码产品更“傻瓜”、更便捷。

   他在《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的建议》中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存在的“游而不研“等问题,他认为,研学旅行具有较强的地域属性,要充分发挥当地大学特别是师范院校对研学旅行的指导作用。研学导师作为研学旅行中的重要角色,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持证方可上岗。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要切实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要坚持研学旅行的公益性质,加大对研学旅行组织承办的资金审计力度。

                                                         本文转自江西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