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丰城市小港镇八都村,正值当地晚稻栽下不久,绿油油的禾苗迎风摇曳。村支书雷良波走在田埂小路上,不时停在崭新的电线杆旁,抬手打开电箱,合上电闸,旁边水管“噗”的一声,激涌的井水便喷薄而出。水管连接的是一口19米多深的大水井,足够让周边50多亩农田受益。
可就在一个月前,八都村村民还在为农田缺乏水电配套设施而焦急万分。关键时刻,小港镇纪委牵头,八都村两委联合村小组负责人和老党员进行紧急协商,决定由村集体先行垫资,完善全村农田水电配套设施,为群众办好眼下这件急事,确保晚稻顺利播种和灌溉。
回想当时的情景,种粮户邬小龙说:“我今年通过流转承包了60多亩农田,正值‘双抢’的关键时刻,谁知道规划好的电线杆、水井等迟迟不见修缮。如果一直这样,我的损失就大了。”
原来,八都村共有2400亩农田。去年开始,在已有500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该村对剩余的1900亩农田进行提升改造。然而,当散田变成规模化农田后,由于上级配套资金未到账,1900亩农田的水电配套设施无法到位。“这些田一亩产量可以达到600公斤至700公斤,如果在7月中旬还没播种,那就要减产一半以上。”15日中午,记者见到雷良波时,他正顶着烈日在农田中巡查,黝黑的脸庞与双臂在阳光下不断渗出汗珠,“那段时间,村委会每天都会接到许多电话询问水电配套设施还要多久建好,一些村民甚至直接来到村委会,坐上一天,就是希望这件事情能够早点落实下来,真把我愁坏了。”
雷良波十分清楚事情的紧迫性,6月16日,他召集村两委、村小组干部和老党员一起协商。“我们初步决定拿出村集体的3万余元来落实水电配套设施建设。这笔资金对于八都村来说并不是小数目,我们村集体正常年收入也只有5万余元。”雷良波说。
这个决定引起部分村民的反对,认为村集体的经费不能只为了满足种粮户的利益。雷良波继续协调做工作:“我们要站在大局上看问题,要以解决多数人的‘急难愁盼’事为出发点。以后你们如果有什么问题,村委会同样会尽全力帮你们解决。”终于,村民们现场达成一致。
6月17日,村委会着手联系施工单位,估算好材料费用后,马上进场施工。施工期间,八都村委会连同村小组干部共16人悉数驻扎现场配合。接电线、递钳子……尽管天气炎热,但大家心里明白,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就能早日解决种粮户心头之急。
由于时间紧迫,村干部与施工方每天顶着烈日工作9小时以上,接线打井同时进行。6月20日,全部的水电配套设施终于完工。此外,新安装160余根电线杆,引进大功率抽水机,随时可以通过沟渠引水至各处农田。
基础设施大变样,这给种粮户们吃下了定心丸。6月底,八都村第一批晚稻顺利栽下。
时间:2021-7-26
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陈 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