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服务

《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媒体反响

发布时间:2017-06-01来源: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访问次数:54

一、《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媒体反响情况表

序号

标题

来源

时间

1

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出炉   54城市佛山排第七

广州日报,人民网转载

20150122

2

2014地方政府效率报告发布首次测度54个重点城市成分效率

人民网—时政频道

20141227

3

凤凰网资讯:2014地方政府效率报告发布

光明日报

20141230

4

北师大发布《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

新华网北京频道

20141227

5

北师大发布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北京蝉联第一

法制晚报

20141229

6

东莞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居民经济福利三项指标均列榜首

广州日报,大洋网转载

2015121


二、《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相关媒体反响报道

人民网: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出炉 54城市佛山排第七

2015年01月22日10:57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布会暨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该校发布的第四份年度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同时也是首次将研究样本拓展至全国54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政府。

《报告》表明,东莞、深圳、广州、苏州、长沙、拉萨、佛山、厦门、大连、宁波等市政府效率分别位居54个重点城市的前十位。而在全国20个二线、三线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排名中,佛山位居第三,名列东莞、苏州之后。

数榜单:佛山政府效率入选前十

《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第四份年度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此前,该校的同类报告主要测度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效率。2014年,该份报告大幅度地占了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样本,包括了2个省会、5个自治区首府、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其他20个代表全国二线或三线城市的重点地级城市。

查看《报告》的排名不难发现,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政府效率方面也全国名列前茅。《报告》表明,东莞、深圳、广州、苏州、长沙、拉萨、佛山、厦门、大连、宁波市政府效率分别位居54个重点城市的第1至第10名。在全国政府效率“十强”中,广东占了4席,佛山也位列其中。

看前景:大数据促进政府“提效”

说起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如何是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尽管佛山市各区在提高政府效率方面各出奇招,但是在市委书记刘悦伦看来,仍然缺乏一个全局的统筹。去年4月,佛山市委、市政府发布了《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行动方案(2014~2020)》,提出要建设“六个政府”的目标。其中一个就对政府机构的效率提出了“高效政府”的任务。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刘悦伦曾经表示,佛山改革的确做了不少,但不意味着佛山的改革到头了。顺德的大部制、南海的“三单”管理以及禅城的“一门式”服务,都各有千秋。“(市里)我们要善用大数据,打破区域、部门之间的壁垒。接下来市里要把几个区的成果整合、对比,形成一个新的‘佛山改革模式’,最终是要全市人民办事更加方便,群众满意。”

提效率 这些年佛山政府也是蛮拼

顺德:大部制改革 41个机构缩减至16个

2009年,以改革著称的顺德区进行了“党政大部制”改革。党政机关的机构数量从41个减少为16个,直接削减了近2/3。而数量的减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些部门的“消失”。例如顺德质检、药监以及工商等省管部门,直接合并为市场安全监督局;省管地税部门则与顺德财政局合并为财税局;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则合并为经济促进局。

南海:试点三单管理 网络倒逼政府运行机制

2013年12月,南海区率先在全省试点“三单”管理,通过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运用“网络倒逼”等手段的新机制正式公布。而根据南海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三单”将实现事前(负面清单)、事中(准许清单)、事后(监管清单)权力全链条全面上网,让企业和市民一目了然。

目前南海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审批系统,形成网络倒逼机制,这也是“三单”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禅城:一门式服务 一个窗口递件全搞掂

以往开个证明要跑四五个部门,现在在禅城只要在行政服务中心的一个窗口递件,就可以在家等通知了。去年7月底,禅城区试点推行“一门式”服务,将祖庙、石湾、张槎、南庄纳入试点区域。

“一门式”服务是禅城集行政审批改革和行政服务中心改革为一体的新举措。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面对自然人和法人的事务,市民只需要到“一门”、“一窗”,在规定的时间内即可办妥。(记者邓柱峰、赵冬芹)

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5/0122/c389818-26431560.html

2014地方政府效率报告发布首次测度54个重点城市政府效率

2014年12月27日14:42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治理现代化研讨会”在京举行。《报告》结合“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主题测度分析2014我国省级政府效率,首次拓展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样本,定量评估了中国54个重点城市(包括22个省会、5个自治区首府、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20个全国二线及三线地级市代表)的政府效率,推出了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排行榜。测度结果表明,2014省级地方政府效率评估中,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天津市分别位居前六强;青海省排名从2013年的第24名晋升到第10名,是我国政府效率排名正向变化最大的省级政府;河北省政府效率排名下降最大,从2013年的第10名下降到2014年的第20名;与2013年相比,2014年我国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省级政府效率变化呈现“两头稳、有升有降”趋势。这就是说,东部及西部两大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排名总体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而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排名总体回升、东北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排名总体下降。

同时,《报告》首次推出了54个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排行榜,其中,东莞、深圳、广州、苏州、长沙、拉萨等城市政府效率位居前六强,而榆林、包头、汕头、鞍山、芜湖、淄博等城市政府效率位居后6位;同时,在22个省会城市政府效率排名中,广州、长沙、成都位居前3位,而石家庄、兰州、西宁位居后3位;在5个自治区首府政府效率排名中,拉萨位居首位,而乌鲁木齐位居末位;在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政府效率排名中,深圳位居首位、汕头位居末位;在20个二线、三线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排名中,东莞、苏州、佛山位居前3名,而淄博、芜湖、鞍山位居后3名。

省级政府效率年度排名总体向好,呈现“两头稳定、中间升降”的态势。与2013年相比,《报告》显示,首先,2014年我国省级政府效率大多数发生变化、平均水平略有提升、总体向好。比如,我国有25个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排名前移或后移,只有6个排名保持不变,但是省级政府效率排名前移的平均幅度要略大于排名后移的平均幅度,因此省级政府效率总体上有所提升。

其次,2014年,我国省级政府效率排名呈现“两头稳定、中间升降”的态势。这就是说,我国东、西部两大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排名整体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即所谓的“两头稳定”;而政府效率排名处于全国中间区域的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总体上升、东北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总体下降,即所谓的“中间升降”。

第三,从个体看,2014年,北京、江苏、上海的政府效率排名位居前三甲;青海省政府效率排名上升最快,从2013年的的24名大幅攀升至10名,成为政府效率提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幅拓展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样本,首次测度分析54个重点城市政府效率

与2013年相比,《报告》大幅拓展了我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样本,除了继续测度分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效率外,第一次大幅拓展研究范围,首次测度分析全国54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政府效率,主要包括:22个省会、5个自治区首府、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其他20个代表全国二线或三线城市的重点地级城市。《报告》表明,东莞、深圳、广州、苏州、长沙、拉萨、佛山、厦门、大连、宁波等市政府效率分别位居54个重点城市的第1至第10名;其中,广州、长沙、成都、杭州、武汉、哈尔滨的政府效率分别位居22个省会城市的前6强;拉萨、南宁、呼和浩特的政府效率分别位居5个自治区首府的前3名;深圳、厦门、大连的政府效率分别位居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的前3甲;东莞、苏州、佛山、无锡、洛阳、柳州的政府效率分别位居本次选取的20个重点地级市的前6强。

系统论证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及其对策

《报告》联系地方政府效率系统论证了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梳理了国外及我国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及对策。

《报告》紧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阐述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内涵,揭示了地方政府治理的新特征: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民主化、治理手段法治化、治理结果高效化。

《报告》总结了我国各地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等四大地区在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为贯彻中央政府在地方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地开展了治理现代化的不同尝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加速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探索,比如,东部地区不断进行由统治走向治理的新模式探索,重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中西部地区在透明政府、有限政府及服务型政府方面进行治理现代化探索;东北则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展治理现代化尝试。

《报告》指出,充分借鉴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巴西等金砖国家地方治理现代化经验有助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比如,公众的高度参与及治理合作化,完善的法律和治理监督机制,明确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重视市场治理机制,完善公共服务绩效治理,注重信息化治理和电子政务,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大都市政府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重视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与供给效率提升等经验。

《报告》论证了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报告》认为,厘清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参考借鉴国内外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经验,深化地方政府治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即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加强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明确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及路线图,有助于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227/c1001-26285986.html

凤凰网资讯:2014地方政府效率报告发布

2014年12月30日 04: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晋浩天)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发布会暨治理现代化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报告》结合“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主题分析2014我国省级政府效率,推出了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排行榜。《报告》认为,重视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有助于推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

新华网:北师大发布《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

2014-12-27 16:08:42 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新华网北京频道12月27日电(记者李江涛)《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

《报告》结合“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主题测度分析2014年我国省级政府效率,首次拓展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样本,定量评估了中国54个重点城市(包括22个省会、5个自治区首府、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20个全国二线及三线地级市代表)的政府效率,推出了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排行榜。

与2013年相比,《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省级政府效率大多数发生变化,平均水平略有提升、总体向好。比如,我国有25个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排名前移或后移,只有6个排名保持不变,但是省级政府效率排名前移的平均幅度要略大于排名后移的平均幅度,因此省级政府效率总体上有所提升。

《报告》指出,充分借鉴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巴西等国家地方治理现代化经验有助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比如,公众的高度参与及治理合作化,完善的法律和治理监督机制,明确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重视市场治理机制,完善公共服务绩效治理,注重信息化治理和电子政务,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大都市政府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治理地区发展不平衡,重视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与供给效率提升等经验。《报告》还论证了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完)

师大发布政府效率研究报告:北京蝉联第一

2014年12月29日14:51 法制晚报

北师大发布研究报告五大“科目”本市拿俩头名电子政务排名首位 政府效率北京蝉联第一

政府效率,北京连续两年排名第一。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与政府管理研究院发布《2014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

《法制晚报》记者看到,报告对31个省级政府的效率做了排名,北京、江苏、上海位列三甲。与去年相比,北京、江苏排名不变,上海提高了两位。

该成绩单由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五大“科目”组成。北京夺得其中两“科”的头名,在去年新增的电子政务“科目”中,继续排名首位。

总成绩

北京连庄当状元

报告显示,去年以0.8221的得分(标准化值)排名首位的北京,今年又以0.7228的成绩蝉联第一。江苏排名维持不变,仍在榜眼的位置。去年排在第五的上海,今年上升两位夺得探花。

记者注意到,政府效率成绩排名前十位的“绩优生”,东部地区占了八席。西部地区的青海首次闯入前十,蹿升14名也是进步最大的“学生”。

北京各“科目”成绩

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化水平很高

状元

电子政务是从2013年开始新增的“科目”,能直接反映政府公共行政绩效,北京已是第二次拿到该“科”的第一名。说明本市在电子政务、透明型政府建设方面做得较好。

随着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政务的实施改变了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手段,使得政府运作程序和办事流程简化,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也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了公共管理透明度。

电子政务反映了政府信息化水平和网络信息处理能力,既是衡量政府综合实力的指标,又是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保障见成效

状元

政府公共服务北京已连续三年夺得头名,该“科目”包括科教文卫、公共安全、气象和社会保障服务四项考核内容。

在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服务两项中,北京均是排名第一,气象服务排在第五,公共安全服务上升四名。

说明北京重视居民公共安全,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举措有一定效果。

公共物品: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退步

这是北京唯一出现退步的“科目”,今年第十五位的排名,较去年下降九位。细分的社会基础设施项目中,更是连跌十五名。

这与北京发展的转型有关,北京这类特大城市不宜无限扩大,不断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基础投资应该有限度。

政府规模:中央机构多影响排名

进步

政府规模包括,内在规模和外在规模。主要指职能规模、权力规模、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数量等。由于大部分中央机构设在首都,因此北京的政府规模较大,在31个省级政府中排名第二十四位,但比去年上升一位。北京行政体制改革还需要推进,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规模、减少对市场与社会的干预。

经济福利:前三季度GDP增长7.3%

榜眼

该“科目”中,北京去年排名第三,今年上升一位成为榜眼。

本市2013年的人均GDP达到93213元,按国际标准已步入了“富国俱乐部”(超一万美元)。

今年前三个季度,北京的GDP同比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10.4%。北京注重提升居民收入与生活改善,以人为本的政府政策导向在见成效。

何为政府效率?

政府效率即公共管理绩效,指政府从事公共管理过程中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资源实现政府最优产出,达到预定行政目标的水平和能力。

怎么算出来的?

政府效率是政府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政府配置生产资源、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因此强大的经济支撑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政府效率。

为了测量政府效率,该报告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由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五个因素及其子因素组成。

政府公共服务成绩占比35%,下有4个二级指标;政府公共物品成绩占比25%,下有2个二级指标;政府规模成绩占比20%;居民经济福利和电子政务成绩各占比10%。

(本版文/记者张丽 本版专家支持:唐天伟  报告课题组成员、北师大政府管理研究院兼职教授)

http://news.sina.com.cn/c/2014-12-29/145131340123.shtml

 

广州日报大洋网:东莞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居民经济福利三项指标均列榜首

文/广州日报记者吴城华、刘文彬、姜璐

城市政府效率哪家强?哪座城市公共服务最好?哪座城市市民幸福指数最高?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给出了这个答案,东莞在54 个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排行榜中拔得头筹。

专家表示,政府效率由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五个因素及其子因素组成,而东莞在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居民经济福利三项指标均排第一,因此奠定了拔得头筹的基础。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发布了《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4年省级地方政府效率进行了评估,其中北京、江苏、上海排名前三。据介绍,除了评估省级政府效率,此次的《报告》还首度推出了 54个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排行榜,其中东莞政府效率排名第一。

根据五项指标综合评价

省级地方政府以及54个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是如何算出来的?包括哪些指标?记者在《2014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看到,评价政府效率的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电子政务,研究者根据各地政府的相应指标表现进行评判。

据介绍,所谓“政府公共服务”,是指科教文卫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包括涉及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各方面,这个指标在所有考核指标当中占据的权重最大。而“政府公共物品”则包括城市基本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比如城市人均拥有道路的长度、城市人口拥有公交车的数量、农村用电量等,占考核权重的25%。

莞深穗囊括前三名

该研究报告的主要团队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唐天伟教授表示,《报告》是基于《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相关原始数据,测度分析了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效率。

唐天伟告诉记者,这是《报告》首次推出地级市政府效率排行榜,其中包括22个省会、5个自治区首府、7个计划单列市或经济特区、20个全国二线及三线地级市代表。“我们之所以选取这些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些城市的政府效率对于其所在地区的政府效率比较重要。”唐天伟表示。

在54个重点地级市政府效率排行榜中,东莞、深圳、广州作为珠三角城市囊括了前三名。对此,唐天伟表示,“根据数据和观察,我们认为经济比较发达、改革开放走在前边的,政府效率是比较靠前,这两者是有关系的。”

在《报告》中,政府效率由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五个因素及其子因素组成。在54个城市的排名中,东莞在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物品、居民经济福利等三项指标均排名第1,在政府规模和电子政务两项指标分别排名第4和第22。

唐天伟表示,东莞市政府效率各项测度因素排名都比较靠前,因此其政府效率位居前茅。

将建先进网上办事大厅

说到政府效率,不得不说东莞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4年,市政府发布《东莞市人民政府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征求意见稿)。根据该目录,全市共23个部门的135个事项拟被取消、转移或下放(委托管理),这是东莞市继之前压减55.1%的行政审批事项之后,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

除了制度上的改革,还有技术上的改革。2014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建设全国一流网上办事大厅,推动东莞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未来,无论是市民教育、社保、户籍、纳税,还是企业众多行政审批事项都将能享受到“上网一看,一目了然;键盘一按,事情办完”的便利服务。

市民怎么看?

在东莞生活

幸福指数高

昨日,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市民对这个排行榜表示了肯定,比如东莞的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物品以及居民经济福利等方面确实优于其他地方。然而,也有市民表示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公共交通等方面。

杨桦来东莞已经有12年,目前是东莞市东城一家电子厂的老板,他说,在东莞生活幸福指数确实很高。“东莞最近十年的变化特别大,尤其是近两年,政府形象改变很大。”杨桦说,如今,在政府办事审批程序越来越少,办事效率越来越高,选择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除了新莞人,大多数东莞本地人同样感受到了东莞的改变,其中社保方面的赞誉最多。据了解,今年1月起,东莞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1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10元,低保标准仅次于深圳,位居全省第二。

专家怎么说?

政府效率高可增加投资人信心

东莞市委党校教授王学敏认为,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作为第三方评估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看待评价政府的新视角。王学敏表示,政府效率是政府投入和产出之比,“政府效率较高的地方政府,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随着政府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增加投资人的信心,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王学敏认为东莞之所以能荣登榜首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东莞近几年改革成效明显,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审批事项和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东莞特殊的行政设置,没有县级政府的这一中间行政层次。“少了一级地方政权,减少了行政管理层次,必然会减少行政管理时间。”此外,公务员的工作态度也为政府办事效率提速,“我去一些单位办事的时候发现,东莞的公务人员工作起来也是蛮拼的。”王学敏说。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刘梦琴认为,东莞在改进政府效率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可以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经验。

“横向对比东莞确有一定优越性,但依照市民的期望值,政府在这方面的提升空间很大。”王学敏说,政府应尽快将“把东莞打造成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地区之一”这一口号变为现实,“这应该作为政府今后努力的方向。”

与此同时,政府公共服务是这份“成绩单”的组成“科目”之一,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受市民关注。王学敏认为,东莞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仍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享受与户籍孩子均等的公共教育服务。王学敏表示,今后几年,如何提高外来人员子女享受公费教育的入学率,难题依旧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