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巧用加减乘除法,乡村振兴垒基础

发布时间:2022-12-01来源: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访问次数:187


巧用加减乘除法,乡村振兴垒基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今年以来,上饶市万年县大源镇将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巧用“加减乘除”法,加强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延伸产业链条、丰富经营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一、加强党建引领 产业种类做加法

大源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党员带头,让每个村都找到了自己的“乡村致富路”。

“我们村的特色产业就是金色泥鳅养殖。”石下村村“两委”干部吴炜是该村的致富能手,具有丰富的泥鳅养殖经验与技术,今年村内金色泥鳅养殖大棚投入使用后,他就成了金色泥鳅的“贴身管家”。吴炜告诉记者,金色泥鳅和泥鳅不一样,它既可食用,亦具有观赏性,养殖条件也更为苛刻。“换水了,会应激,换棚了,也会应激……”

为了看顾好这群“珍贵”的宝贝,除了家,吴炜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金色泥鳅养殖大棚了,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因为他是村两委干部,是一名党员。“这不比我自己养的泥鳅,亏就亏了,这是村集体经济,村里以后的发展,可就靠它了。”吴炜说,明年四月份,棚内第一批金色泥鳅就可以开售,预计收入十万元左右。

目前,大源镇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发展,预计今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左右。






二、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负担做减法

近年来,大源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最大限度地利企便民,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针对辖区企业,建立营商环境问题台账,配强党建指导员,坚持定期走访联系企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帮助梳理经营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做好企业服务的同时,我们还会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听取相关意见建议,进一步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大源镇工作人员说。






三、延伸产业链条 产品价值做乘法

大源镇是雷竹笋生产强镇,一直以来,大源镇都在深入推动雷竹产业发展,积极建设雷竹种植基地的同时分派技术指导,以鼓励村民通过种植雷竹、林地务工等方式发展雷竹产业,逐步实现雷竹产业规模化,目前全镇雷竹种植面积已超过1.2万亩,镇内近八成农户都从事雷竹种植行业,个个都是挖笋能手。

一个产业发展壮大了,那么这个产业上下游一定也会有可延伸拓展的产业链。近年来,大源镇以延伸雷竹产业链为发展重点,深耕雷竹笋加工业,其生产的雷竹笋罐头,包装鲜竹笋等产品,大大延长了雷竹笋的上市日期,增加了雷竹种植收益,取得了1+1大于2的效果。

大源镇党委委员陈文静说,“雷竹笋价高时能够达到二三十元一斤,到春末时,雷竹笋价格就会降至几元一斤,此时,我们将雷竹笋进行深加工后,就不那么容易贬值了。”






四、丰富经营模式产业困难做除法

近年来,大源镇按照“集体+企业”“集体+农户”“集体+合作社”“集体+致富能手”的模式,不断丰富集体经济经营模式,为各村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实现全镇8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

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发展模式,大源镇各村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通过出租土地、技术指导、产业分红、村企合作等模式集中发展项目,先后发展了菌菇种植、湖羊养殖、白茶种植、生态牛蛙、金色泥鳅养殖、肉牛养殖等。其中荷溪村通过出租土地用于光伏发电用地,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增加25.8万元。南畈村通过流转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增收25万元。界福村通过与村企合作,发展白茶种植,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增收7万元。江田村通过资金入股生态牛蛙养殖,每年可分红5万元。山背村的湖羊养殖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增收15万元。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相当于拥有了“自我造血”功能,乡村振兴便有了基础和动力。大源镇党委书记夏斌表示,接下来,大源镇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速工业崛起,做靓文旅品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乡镇,倾心尽力打造“大美福地,稻作之源”,为建设富裕文明美丽现代化万年贡献大源力量。


文章来源:大江网  李志炜

2022年11月28号


文 | 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 杨茜迪

编辑 | 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 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