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2022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公布

发布时间:2022-12-26来源: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访问次数:141


20221223日,江西师范大学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广元市营商环境办公室、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2022)》(下称《报告》)发布会”在广元市昭化古城召开,发布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

这是国内连续12年出版、发布的第12部《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论文写到川北大地上的积极探索,又是第一次深入地级市政府发布、验证、完善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最新成果的有效举措。

《报告》指出,“百高市”指我国大陆333个地级市政府(包括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效率测度结果排名居全国前100名的地级市政府。其中,珠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厦门、无锡、三亚、鄂州、东莞等位列我国地级市政府效率前100名,跻身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见下表)。

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是基于我国地级市政府公共服务、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政务公开等现状及数据,建立地级市政府效率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指标测度及标准离差法,分析、比较我国所有地级市政府效率测度结果而来,并按照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六大地区予以分析。《报告》表明,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分布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总体上看,我国六大地区之间的地级市政府效率差异比较明显。其中,华东、中南地区的地级市政府效率较高。比如,政府效率很高、位列全国前30名的地级市政府中,华东地区有南京市等14个地级市政府、中南地区有珠海市等12个地级市政府、西南地区有成都1个地级市政府、西北地区有兰州市等2个地级市政府、华北地区有乌海市1个地级市政府,而东北地区没有地级市政府排名进入全国30。又如,政府效率较高、位列全国前100名的地级市政府中,华东有南京市等35个,约占华东地区76个地级市政府的46%;中南有珠海市等27个,约占中南地区83个地级市政府的33%;西南有成都市等15个,约占西南地区53个地级市政府的28%;西北有兰州市等10,约占西北地区51个地级市政府的20%;华北有乌海市6个,约占华北地区34个地级市政府的18%;东北有大连市等7个,约占东北地区36个地级市政府的19%

第二,同一区域内不同地级市之间的政府效率差异也非常突出。比如,在华东地区,排在全国第3名的南京市与排在全国第89名的台州市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二者排名相差86名;又如,在中南地区,排在全国第1名的珠海市与排在全国第100名的襄阳市,二者排名相差99名。另外,西南地区的成都市(全国排第13名)与泸州市(全国排第94名)之间,西北地区的兰州市(全国排第21)延安市(全国排第92)之间、华北地区的乌海市(全国排第12)与呼和浩特(全国排第98)之间、东北地区的大连市(全国排第56名)与佳木斯市(全国排第96名)之间的政府效率差距也比较悬殊。

第三,虽然东北地区地级市政府效率总体偏低,但大连市政府效率却比较高,排全国第56名。这不仅优于本地区其他地级市政府,而且优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的很多地级市政府。比如,大连市政府效率排名不仅高于本地区的省会城市长春(全国排第89)6个地级市,而且高于华东地区的烟台市(全国排第62)7个地级市,还高于中南地区的湘潭市(全国排第64)13个地级市。

第四,区域之间地市级政府效率排名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比如,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较优的华东、中南地区地级市政府效率高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欠佳的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同时,在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内部之间,不同地级市之间政府效率水平相差较大。因此,各地区地级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需要持续深化行政体制及“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务公开,重视提升政府执行力与效率。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广元市政协副主席袁明胜、广元市办公室主任蔺开满、昭化区委书记刘自强、区长王静等专家及领导出席会议;《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唐任伍教授及江西师范大学唐天伟教授详细阐述“百高市”来源及特点。

(文/江西师范大学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 李思思)


2022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及具体排名表

地级市政府

地区排名

全国排名

地级市政府

地区排名

全国排名

华东地区

南京市

1

3

泰州市

19

36

杭州市

2

4

福州市

20

37

厦门市

3

6

扬州市

21

39

无锡市

4

7

淄博市

22

43

苏州市

5

11

常州市

23

48

南通市

6

16

新余市

24

49

金华市

7

18

徐州市

25

50

青岛市

8

20

衢州市

26

51

芜湖市

9

24

舟山市

27

53

绍兴市

10

25

三明市

28

54

宁波市

11

26

烟台市

29

62

湖州市

12

27

潍坊市

30

65

嘉兴市

13

28

泉州市

31

72

温州市

14

30

日照市

32

76

南昌市

15

32

滨州市

33

77

合肥市

16

33

马鞍山市

34

86

威海市

17

34

台州市

35

89

济南市

18

35

 

 

 

中南地区

珠海市

1

1

湘潭市

15

64

广州市

2

2

惠州市

16

66

深圳市

3

5

南阳市

17

74

三亚市

4

8

潮州市

18

80

鄂州市

5

9

郑州市

19

81

东莞市

6

10

漯河市

20

83

武汉市

7

14

云浮市

21

84

海口市

8

15

荆州市

22

91

中山市

9

17

韶关市

23

93

佛山市

10

19

阳江市

24

95

汕尾市

11

23

十堰市

25

97

汕头市

12

29

南宁市

26

99

长沙市

 

 

襄阳市

27

100

鹤壁市

14

42

 

 

 

西南地区

成都市

1

13

遂宁市

9

69

拉萨市

2

31

广安市

10

70

宜宾市

3

41

昆明市

11

71

德阳市

4

44

雅安市

12

75

广元市

5

45

资阳市

13

82

自贡市

6

46

内江市

14

90

铜仁市

7

52

泸州市

15

94

贵阳市

 

 

 

 

 

西北地区

兰州市

1

21

西安市

6

63

铜川市

2

22

宝鸡市

7

68

嘉峪关市

3

38

咸阳市

8

72

西宁市

4

59

张掖市

9

79

金昌市

5

61

延安市

10

92

华北地区

乌海市

1

12

大同市

4

58

石家庄市

2

47

邯郸市

5

85

太原市

3

55

呼和浩特市

6

98

东北地区

大连市

1

56

沈阳市

5

87

盘锦市

2

62

长春市

 

 

本溪市

3

67

佳木斯市

7

96

七台河市

4

78

 

 

 

 

(注:长沙市、贵阳市、长春市因2022年分别发生房屋坍塌、车祸、火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被一票否决而剔除“百高市”榜单)